定海候的爵位有了,讨逆将军的头衔也有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路正。如果不是由他亲口说出来这一切,换其它任何一个人来,百姓们都不会相信。也只北首行省布政使大人路正,绝对正宗的帝国大员,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公信力。虽然这一切都没有得到帝国最高统制者皇帝的批准,但是现在去向皇帝讨要,路正还是相信皇帝会给的。各地势力的倔起,而且多数都是打着打倒皇帝的口号,怎么能让他不担忧?这个时候如果能拢络一个人,能让他为国效力,封赏能算什么?只要不给王爵,其它的又能什么?反正不用出钱,只用一张纸和几道印符就搞定了。
不管远在千里之外且形势危机的皇帝认不认元更的定海候,乌山城的百姓认就行了。李化龙成亲的时候就己经年关将至了,李化龙从老丈人嫁女儿用的五百两银子全部都给了元更,暂当做公费用度。随后,其它人也都拿钱出来,不管多少,过年钱总算是有了。
柏城,这个地处鞭州这个狭长的半岛最南边,乌山城正南一百余里的小城市。人口不足七万,城市人口也才三万人,现有守军不过八百人。柏城这个地方很小,也不是什么要地,所以自古也很少有兵灾。不过,真龙十五年的新春怕是很难过去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灶王神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李化龙率陈达、吴远三千人到了柏城外。李化龙不仅带着三千人来,也带了十几门火炮,更有路正的亲笔劝降书信。软的有书信,硬的刀剑,看你吃哪般了。
柏城的县老爷李如祯和千户洪礼两个人还没商量出个结果,就有军兵带头打开了城门。李化龙进城,两人没办法只有投降。照李化龙的吩咐,梁崇明封了县库房,梁崇光带人唤过来全城官吏乡绅,吴远带队人收缴了本城原有军兵的器械,并负责看押。
李如祯和洪礼两人换了布衣,带着一众吏员乡绅全部跪倒在县衙门口前面的空地上。陈达上前一脚踹翻了洪礼,骂道:“狗官!今天该你偿命了!”说完抽出刀要砍。
“陈达退下!”李化龙大声喝斥道。接连好几声,陈达才退了下去。李化龙上前扶起众人,说道:“我们讨逆军不是土匪,是讲道理的,狗官当然要杀,但是好官不能杀!李如祯和洪礼两位大人是个好官,不能杀!”李如祯的官声不错,也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前年柏城失火,李如祯也曾亲自上阵救火,并且从火中救下俩个百姓。平日日断案办么,也是公正严明,不少逃到乌山的百姓也屡有夸赞之声。
“谢谢将军夸赞!”李如祯和洪礼两人说道。
把柏城的官员乡绅叫到一起是有理由,李化龙先是对他们好言安抚,紧接着就是厉声告戒。总之就让他们该干活还干活,该上班还上班,一切如旧。并且劝李如祯把乌山城的对民政令也实施到柏城来,而且还要让李如祯适当减免百姓的赋税,李如祯当场也表示同意。
洪礼就没有留在柏城的必要了,先让他带部下回乌山城,再听元更对他的安排。而城柏城现在没必要驻军了,四面现在都打不进来。只留鲍铁山率一百军兵驻守,其余的全部回乌山城。
毫无疑问,真龙十四年的冬天是乌山城甚至是鞭州城和柏城这三个地方百姓最舒心的一个冬天。春播夏种秋收,这三个季节农民都没有时间休息的,只有冬天百姓才会有时间可以不用干活。但是帝国统制下的百姓姓根本没有这么舒心,冬天的时侯,什么城墙要加固了,或着哪一条路又该修了,又或着哪条水渠该疏通了!总之没完没力的活排着队等着让你干,而且食宿自理。不要妄想什么管吃管住,更别想这发钱,因为这个叫徭,是为国出力,全家光荣的事。如果这徭实在没活让你干,这守城巡夜,给官老爷抬轿抬行礼等,这可行。这个叫役,同样是给国家办事,也是全家光荣的。
不过今年不同,三城的百姓没有这项光荣的活干了,终于可以过一个安逸的冬天了。而且定海候还有一个让三城百姓欢呼的法令宣布,那就是,田赋全部降到一成,税收也降到一成。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爆炸性大事件,前无古人的作法。这样下来,百姓还叫百姓吗?百姓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样令人发狂的好消息是真的吗?是真的!那赶紧去感谢所有的满天神佛终于发了慈悲心肠,派了这样好的一个定海候到这里来。同时也庆幸自已生到这里,或者自已受得储般苦难也就为了这样一个时刻。
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时间就像从指头缝里流走的的细海沙一样,转眼就到了真龙十五年的二月初二。
真龙十五年的春天来了,港口里的冰已经融化的七七八八。终于可以出海了,这一刻元更已经足足的等了一个冬天。今天,就是祭海大典,典礼之后,就是商船战船扬帆出海的时候。
带着湿冷的海风中,码头上人山人海。码头石面,对头大海的方向,摆着一张方桌。方桌上摆着三牲祭礼,一二门火炮依次鸣响之后,元更身着盔甲,外罩黑色长袍,高举一根朝天长香,高声呼道:“愿大海风平浪静,保后我们一帆风顺!”说完跪倒,举着香拜了三拜。后面的一干众人和百姓全部跪倒,举香叩拜,说着自己的愿望。
方桌前面的大香炉里,一支一支的大小香烛遍插。后面人手里的香没地方插,只得抛进满是纸人纸币的火炉里面。元更一声令下,一头牛和一头猪和一头羊被扔进大海,沉入海底。祭海典礼是按照乌山地区的民俗办的,简单又隆众。
正午,邓明和万明光以及钱家的人带着四十多艘大贸船,装满了布匹陶瓷以及松油脂、石蜡等各种货物,解缆收锚,扔帆而去。驶向海东天马两国而去。
邓明和万明光俩人的货船队出海,这不是重头戏,乌山港里一艘二十三丈长的战船亮相才是主角。这艘船是由一千多人造了一个冬天才造出来,可以装三十门炮,搭载五百名军兵。这样大的船,实属乌山百姓头一次见到。元更还给这种新式战船起了一个名字,叫海狮战船。这第一艘的名字是由范承文起的,叫飞鹏号。
并且以后再造海狮战船,名字的头都由飞嗥鸣鸿四个字开头,十艘用一个字。
辛阔海这个水师统领,今天终于名正言顺了。这飞鹏号战船就是他的旗舰。现在冰冻开化,北首水师和江左水师也都会出动,虽然两方势力都不强,但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元更已经把乌山官办造船厂和万家造船厂合并起来,新成立一个乌山官防造船厂,合计大小人员共三千人。新成立的乌山造船厂由元更亲任船长,宋义和万明辉做了主要管事,造船能力大大提高。再加上鞭州地区多山,密林遍布,伐木场累集下来的木材再加上新砍伐的,供应造船厂用度木材,只多不少。而且造船也不是嘴上说的那么容易。选说用料,木材要上好的,再加上铁钉、铁锚、滑锁等铁器,还加软帆、绳索、油漆等东西,这些东西的用耗巨大。再说制造工程极尽繁。如此,辛阔海这个水师统领忧心不已,乌山水师的实力想要横行北面大海,还是太过弱小。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防住北首军的反扑,最好的办法,是由水师全力压制北首军水师。当然现在乌山水师实力压制是做不到,只能袭拢。而且水师现在的职能不仅这一个,还要负责商船队的护卫,以及探索周边无数的岛屿。形式逼人,但辛阔海又不能不干,只能应着头皮上了。
辛阔海如何调度水师这大小四十余艘战船不说,转过天,乌山港码头来了一艘船,靠岸之后二十来人上了岸。这二十人当中男女老幼全都有,而且都穿了一身好衣服,且大多数人明显是贫苦出身,却穿着一身好衣服,明显的不搭调。这一行人站在码头上,引来无数的侧目注视。这时刚好徐照从一旁的炮台公干完毕,从这经过。
“二娃子!是你吗?”这一行人中,一个中年妇人小声说道。这二娃子明显是个小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叫那个小孩呢。
码头上,不断有渔民搬着打的鱼上岸,还有小商人不停的叫卖。在一片杂乱的声音中,走在四五个军兵前面的徐照突然停下了脚步,环顾四周之后,徐照发现了这一行人。徐照定睛仔细一看,立马三步并做两步,快步走了过去。
“姑!是你吗?”徐照看着眼前的中年妇人问道。
“恩!是我!”那妇人说着竟哭了出来。身后的一行人却是一脸高兴之色,漂泊一路终于有了消息,见到了认识的人,怎能不高兴。
二娃子是徐照的小名,在私塾先生取了徐照这个名子之后就没人这么叫了。徐照却认眼前人之后,说道:“走!先不说别的!咱们到家了,先吃饭去!”
“我想先见他去!”那妇人说道。一旁紧紧拉着她衣角的一个七八岁小孩子说道:“娘!我饿了!”说完看着远处一个卖烤饼的小摊贩,眼里尽吃渴望。
徐照一个眼神,随行的军兵立马跑了过去,付了钱把所有七个烤热乎的饼子部收走,付了钱之后跑过来,见小孩子就给一个。一时间,七八个小孩全部收走。徐照扶着中年妇人,向港口一边的定海候走去。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